深秋的北京,国家游泳中心“冰立方”再次因冰壶而沸腾,2023年世界冰壶巡回赛中国公开赛刚刚落下帷幕,中国冰壶队历经八天激烈角逐,在决赛中以一记精彩的“双飞”击打,9比8绝杀传统强队瑞典,夺得中国冰壶史上首个世界巡回赛冠军,这场胜利不仅标志着中国冰壶运动的重大突破,更在世界冰壶版图上刻下了新的坐标。
冰壶又称“冰上象棋”,是一项起源于16世纪苏格兰的冬季运动,2000多年前中国也有类似“冰上溜石”的游戏记载,现代冰壶比赛在两队之间进行,每队四人,分别投掷重约20公斤的花岗岩冰壶石,运动员需要让冰壶石尽可能接近营垒中心,同时运用战略布置防守或清除对手的壶,每场比赛进行10局,每局双方各投8只壶,最终以营垒中壶的位置计算得分。
本次中国公开赛吸引了来自12个国家的24支顶尖队伍,中国派出了以年轻选手为主的新老结合阵容,26岁的队长王智宇已是第三次参加国际大赛,而队中年龄最小的韩雨萌仅有21岁,这支队伍小组赛阶段表现起伏,先后负于加拿大和苏格兰队,以小组第二惊险出线。
“小组赛的挫折反而让我们放下了包袱。”王智宇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说,“我们开始更专注每一投的执行,而不是结果。”
四分之一决赛中,中国队遭遇了上届世锦赛冠军瑞士队,比赛陷入胶着,前九局双方战成6比6平,决胜局中,中国三垒张文轩一记精准的“拉引”投壶为中国队创造了得分机会,随后王智宇完成关键一击,中国队以8比6淘汰强敌。
半决赛对阵东道主劲旅北京队的比赛中,出现了戏剧性一幕,第七局结束时,中国队2比7大比分落后,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比赛已失去悬念,然而第八局,中国队后手进攻突然爆发,一局拿下5分,将比分追平,随后两局双方各得1分,比赛进入加局,加局中,韩雨萌一记几乎完美的“晋升击打”帮助中国队拿到2分,最终10比8逆转取胜。
“我投出那个壶时,脑子里一片空白,只是按照肌肉记忆完成了动作。”韩雨萌回忆道,“当裁判宣布得分有效时,我才意识到我们赢了。”
决赛在中国与瑞典之间展开,瑞典队是冰壶传统强队,曾多次获得世锦赛冠军和冬奥会奖牌,比赛过程跌宕起伏,中国队开局顺利,前三局取得4比1领先,但经验丰富的瑞典队随后调整战术,连续三局得分,第六局结束时反超为6比4。
关键的第七局,中国队后手进攻机会,王智宇两次精准的“击打飞壶”清除了瑞典队的得分壶,为中国队创造了得3分的机会,随着瑞典队最后一投失误,中国队一举拿下3分,重新以7比6领先。
第八局和第九局,双方各得1分,比分变为8比7,中国队领先但瑞典队握有最后一局的后手权,这意味着他们至少有追平甚至反超的机会。
第十局比赛,气氛紧张得几乎凝固,瑞典队采取了保守战术,不断在营垒前设置障碍,中国队则冒险采用 aggressive 的击打策略,试图清除瑞典队的壶,前七投结束后,营垒内情况复杂,有三只中国壶和两只瑞典壶,最接近中心的是一只中国壶。
瑞典队最后一投前,他们的三垒选手需要做出艰难决定:是冒险尝试击打中国得分壶,还是选择保守地将自己的壶投到营垒中增加得分可能性,经过长时间讨论和测量,瑞典队最终选择击打,但力度稍大,不仅清除了中国得分壶,自己的壶也滑出营垒。
这时奇迹出现了——原本被认定为无效的一只中国边缘壶因瑞典队的击打而轻微移位,裁判测量后判定它比瑞典队剩下的壶更接近中心,中国队意外获得1分,最终以9比8锁定胜局。
“这是团队坚持和信任的结果。”中国队教练李洪赛后激动地说,“从去年开始,我们就在为这个比赛做准备,队员们每天训练超过8小时,研究对手录像到深夜,这场胜利属于每一个为中国冰壶付出的人。”
国际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·考特尼观看完全场比赛后表示BT体育:“中国队的进步令人惊叹,他们展现了出色的技术和心理素质,这场胜利将对冰壶运动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”
确实,这场胜利对中国冰壶运动意义非凡,自2003年中国组建第一支国家冰壶队以来,这项运动在中国从无到有,逐步发展,2009年,中国女队获得世锦赛冠军,首次让世界看到中国冰壶的实力,2014年索契冬奥会,中国男队获得第四名,创造历史最好成绩,但此后几年,随着老队员退役,中国冰壶进入新老交替的阵痛期。
本次夺冠的队伍平均年龄只有24岁,预示着中国冰壶新一代的崛起,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已经宣布,将加大冰壶运动推广力度,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设超过100个标准冰壶场地,培养1000名专业教练员,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并喜爱这项充满智慧的运动。
冰壶运动的商业模式也在中国逐渐成熟,本次公开赛门票全部售罄,多家企业赞助比赛,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对关键场次进行了直播,线上观赛人数峰值突破500万,这些数字表明,冰壶正在成为中国冬季运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夜幕降临,“冰立方”渐渐恢复宁静,但中国冰壶的热度却持续升温,队员们相拥庆祝的身影通过镜头传遍全国,激励着更多年轻人走上冰场,体验这项融合力量、技巧与智慧的运动,从无到有,从弱到强,中国冰壶正在世界舞台上画出属于自己的轨迹,而这枚金牌,或许只是一个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