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T体育官网

新闻资讯
BT运动官网|中国速度滑冰队再创佳绩 小将张雨菲世锦赛摘银
发布时间:2025-08-19
  |  
阅读量:
字号:
A+ A- A

在刚刚结束的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锦赛上,中国速度滑冰队再传捷报,19岁的小将张雨菲在女子1000米项目中以1分13秒45的成绩斩获银牌,刷新个人最好成绩的同时,也为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上赢得了首枚奖牌,这是中国速度滑冰队继去年冬奥会后,在国际大赛中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。

张雨菲异军突起 展现中国新生代力量
作为中国速度滑冰队的新生代选手,张雨菲的成长轨迹堪称惊艳,2021年入选国家队时,她还是默默无闻的替补队员,但凭借过人的爆发力和对冰面的独特感知,她在2022-2023赛季世界杯分站赛中三次站上领奖台,本次世锦赛前,教练组曾表示“张雨菲的技术稳定性已具备冲击奖牌实力”,而她用行动证明了这一判断,决赛中,张雨菲在前600米采取跟随战术,最后两圈突然加速超越荷兰名将范德普尔,仅以0.23秒之差落后于卫冕冠军日本选手高木美帆。

“最后一圈听到现场观众的呐喊时,我感觉冰刀都在发烫。”赛后接受采访时,张雨菲难掩激动,“这块银牌属于整个团队,特别是我的教练李琰,她教会我如何在高压下保持节奏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张雨菲的弯道技术得到国际滑联技术代表特别称赞,其入弯角度控制被作为教学范例在赛后技术会议上展示。

团队战术显成效 中国速度滑冰进入新阶段
本届世锦赛上,中国队在团体追逐赛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,由韩天宇、宁忠岩和高亭宇组成的男队以3分38秒12获得第四名,仅比季军挪威队慢0.8秒,教练组创新的“交替领滑”战术引发关注——队员每两圈轮换领滑位置,这种源自自行车赛场的战术在速度滑冰领域尚属首次系统运用。“我们分析了所有对手的体能分配曲线。”主教练李琰透露,“通过动态调整领滑者,能让团队整体速度提升0.3-0.5秒。”

这种创新精神正成为中国速度滑冰的鲜明标签,自2018年平昌冬奥会后,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启动“尖刀计划”,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运动生物力学分析、低氧冰场训练等科技手段,数据显示,中国选手的起跑反应时间从2019年的平均0.18秒提升至现在的0.15秒,弯道平均速度提高1.2公里/小时,荷兰资深教练德维特在观赛后评价:“中国选手正在重新定义技术标准,他们的蹬冰效率令人印象深刻。”

中国速度滑冰队再创佳绩 小将张雨菲世锦赛摘银

冰上项目全面发展 后备人才厚度增强
在青少年组别比赛中,15岁的王梓涵获得男子500米铜牌,这是中国选手在该年龄段世锦赛的历史最好成绩,更令人欣喜的是,全国青少年速度滑冰联赛注册运动员数量从2020年的387人激增至目前的1126人,哈尔滨、长春等地新建的8个室内速滑馆将于下半年投入使用。

“我们建立了从U系列赛事到国家集训队的完整培养体系。”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倪会忠介绍,通过与荷兰、挪威建立的“海外训练营BT体育官网入口”合作,已有23名青少年选手接受国际顶级教练指导,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锦标赛中,有12名运动员滑出达到世锦赛B组标准的成绩,人才梯队呈现“井喷”态势。

科技赋能训练 备战米兰周期全面提速
为备战2026年米兰冬奥会,中国速度滑冰队已引入风洞实验室、3D运动轨迹分析系统等高科技设备,在河北承德训练基地,运动员们穿着内置传感器的智能训练服,每次滑行都能实时获取88项技术参数。“科技让我们发现传统经验无法察觉的问题。”科研团队负责人张宏博士举例说,通过调整韩天宇的摆臂幅度,其直线段速度提升了0.3米/秒。

这种精细化训练带来显著成效,在本赛季世界杯系列赛中,中国队在500米、1000米和团体追逐三个项目共获得7枚奖牌,创下非冬奥赛季历史最佳战绩,国际滑联官网撰文指出,中国速度滑冰已形成“短距离突破、中长距离跟进、团体项目特色鲜明”的发展格局。

全民冰雪热情持续升温
随着“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目标的实现,速度滑冰正在从竞技赛场走向大众生活,北京冬奥会场馆“冰丝带”每周开放公众滑冰体验,上海、广州等南方城市陆续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室内冰场,据中国滑冰协会统计,过去一年参与速度滑冰体验活动的人数突破240万人次,青少年业余俱乐部数量增长至217家。

“张雨菲们的成功将激励更多孩子踏上冰面。”前冬奥冠军张虹表示BT体育,她创办的公益项目已培养出36名省级青少年冠军,在哈尔滨松花江畔的露天冰场,每天清晨都有上百名爱好者进行训练,其中不乏六七十岁的老人,这种全民参与的氛围,正在为竞技体育提供更肥沃的土壤。

中国速度滑冰队再创佳绩 小将张雨菲世锦赛摘银

当张雨菲站在领奖台上,五星红旗伴随国歌冉冉升起时,中国速度滑冰的新篇章已然开启,从刘少林、叶乔波时代的技术引进,到如今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,这条银色赛道见证了几代冰雪人的接续奋斗,随着米兰冬奥周期的推进,中国健儿将继续在冰面上划出更加绚丽的轨迹。